從假期前最后一個工作日傍晚的雷雨突至,北京交通指數一路升至8.7,到假期首日上午交通指數峰值達到7.62,逼近嚴重擁堵等級,再到假期中每一天公園景區(qū)周邊和高速路進出京方向的“常態(tài)化”擁堵,這個“五一”假期,單從這些方面看,北京的交通就已經恢復到了疫情前的熱鬧狀態(tài)。
旅游的回暖推升了交通的熱度。這個假期的前半程,每天上午京藏、京承高速出京方向的交通壓力都比較大。市區(qū)內總體交通情況較好,但故宮、景山、北海、天壇、雍和宮、王府井等公園景區(qū)周邊一直是交通熱點地區(qū),繁華商業(yè)區(qū)經常出現車多排隊情況。在一些重點日,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門及時啟動高等級上勤方案,北京全市交警全員堅守崗位,保證城市暢通。
(相關資料圖)
軌道交通客流量最能反映一個城市的交通熱度,假期前最后一個工作日(4月28日)北京軌道交通全網客運量就達到了1238.82萬人次,這也創(chuàng)下來了今年以來的歷史新高。雖然距離北京軌道交通此前的歷史最高紀錄仍有不小差距,但這一數據已經是疫情以來相當高的客運量水平。
隨后幾天,北京軌道交通客運量也維持在較高水平,略高于今年3月、4月以來周末的客流量情況。其中,4月29日(星期六)北京軌道交通全網客運量877.04萬人次;4月30日(星期日)北京軌道交通全網客運量850.42萬人次;5月1日(星期一)北京軌道交通全網客運量787.29萬人次;5月2日(星期二)北京軌道交通全網客運量736.30萬人次。
在假期中,除了天安門地區(qū)的天安門西站、天安門東站和前門站采取了封站措施外。北京還有部分車站由于客流量激增而采取了臨時封站措施,比如地鐵4號線動物園站,就在假期中多次因為游客過多而臨時閉站,5月1日、2日,地鐵8號線什剎海站也采取了臨時封站措施,原因就是前往鼓樓、什剎海、南鑼鼓巷地區(qū)的游客數量過多,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。
不過,除了臨時封閉這樣的“減法”措施,為了讓更多游客出行順心,北京市針對軌道交通更多的是在做“加法”。
假期中,涉及火車站、機場接駁的2號線、4號線、6號線、7號線、9號線、14號線、16號線、大興機場線、19號線等線路都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了夜間延長運行時間、早高峰提前運行等措施。比如4月28日夜間至4月29日早上,地鐵2號線、7號線上行更是連軸轉,通宵保障凌晨抵達車站的旅客出行。4月30日凌晨3點,地鐵16號線豐臺站也發(fā)出了首班車,讓凌晨抵京的旅客有了更多交通選擇。
4月29日,北京地鐵16號線首班車提前至凌晨3點開始運行,車廂內坐了不少乘客。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
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不少乘客本以為會在車站等很久,沒想到這么順利就上車了,深夜、凌晨還有地鐵運營,既意外,又開心。
其實,“地鐵24小時運營”在我國軌道交通領域是非常規(guī)的運營措施。每天地鐵停運后,運營企業(yè)還需要對車站、線路、列車等進行檢修。因此,地鐵24小時運營只會在極個別時段推行。
2023年4月29日,凌晨1點37分,地鐵7號線北京西站,幾名乘客正在候車。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
記者梳理發(fā)現,北京、廣州、蘇州等地都曾探索地鐵24小時運營,不過,目的和措施并不一致。2008年,為了保障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后的疏散,進行過地鐵24小時運營。那時北京軌道交通只有幾條線路,北京地鐵分別在8月8日和24日兩天,在全路網實行24小時連續(xù)運營,僅面向持票觀眾、工作人員及志愿者的出行需求。2009年廣州亞運會期間,廣州地鐵也曾實行地鐵24小時運營。為了服務跨年夜的夜經濟,2020年12月31日,蘇州軌道交通所有線路“不打烊”,采用通宵運營模式,約30分鐘一趟車。
關鍵詞: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