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永茂辦公室門后自制的登山杖。
程永茂正在箭扣長城上查看墻磚。 本版攝影/新京報記者 彭鏡陶
程永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程永茂的辦公室里,處處都是他修繕長城的痕跡。門后放著十來根他自制的登山杖;門邊放著他往日做瓦匠時的工具;北墻上掛著他用電腦繪制的明長城箭扣段平面圖等;正對著寫字臺的墻面上,掛著一幅他和三位同事的合影。照片上,四個人站在長城上,穿著工服,笑得很開心。這張照片是在2017年修繕箭扣長城“鷹飛倒仰”段時拍攝的,右下角標著“愛我中華,修我長城”。
程永茂和他的團隊已經(jīng)在懷柔修了近20年的長城。從2004年的黃花城,到慕田峪、青龍峽、鷂子峪等,再到現(xiàn)在的箭扣,他已經(jīng)修了20公里左右的長城。
“我對長城的喜愛,已經(jīng)到了癡迷的程度,沒有人比我更熟悉,長城的一草一木、一磚一石,一步一景。”
爬長城如履平地的“程老劍客”
程永茂每周至少登一次長城。
提前查看天氣預報,選了不冷不熱不下雨的一天,程永茂一早就到了辦公室。他帶上登山杖、藍馬甲、安全帽、數(shù)碼相機和一雙老北京布鞋,叫上司機和下屬,“去箭扣!”
如今已是懷建集團古建公司常務副總經(jīng)理的程永茂今年負責的是箭扣長城修繕四期項目,目前已經(jīng)修繕到了北京結至西大墻段。雖然瑣事眾多,但程永茂仍堅持親自上長城,“光聽電話匯報,和我親自去查看,那能是一回事嗎?”
隨著車輛盤山而行,箭扣長城也漸漸浮現(xiàn)在遠山之上。路上,程永茂不時要求停車,下車到路邊拍攝各個角度的箭扣長城。
大概四十分鐘,程永茂一行人抵達了箭扣長城山下的雁棲鎮(zhèn)西柵子村,和負責質量監(jiān)督的同事們會合,換車上山。順著狹窄的羊腸小道,一路顛簸,來到了箭扣長城的正下方,也就是騾子背料上山的起點。“再往上,車沒法開了,修長城要用的磚和灰,只能讓騾子背上去。”程永茂解釋說。
上長城的山路崎嶇不平,行至陡峭處,甚至需要攀扯兩側樹枝才能前進。箭扣長城墻體遠比山路更加險峻,有的坡度接近八十度,幾乎是垂直于地面,臺階上全是碎裂的搓腳石,踩上去很容易打滑。而程永茂幾分鐘就上去了,“我從小上山砍柴,這對我來說跟平地沒區(qū)別。”程永茂的微信昵稱就叫“程老劍客”,因為他爬長城比年輕人還快,好像飛檐走壁的俠客,于是他的朋友就給他起了這個名字。
在登長城的路上,有游人看到他頭發(fā)花白,只當他是個愛好登長城的老頭,還打趣他道:“你要能堅持登長城,能活到九十九!”
走到施工隊所在的地方后,程永茂低下頭來認真檢查上個星期的工作成果。他端起數(shù)碼相機,將他認為修得好或不好的地方拍攝下來。他要求工人們必須將長城上原有的碎磚復位,盡量將碎磚拼成一塊磚石,“如果實在找不到了,再用咱們的新磚填上空位。”每次遇到他認為古人修得格外精巧的地方,他又會停下來欣賞良久。
正忙著搬墻磚的工人們看到程永茂,紛紛過來打招呼,“您看看,這么干行不行?”程永茂就像對待朋友一樣,和工人們探討起了業(yè)務。
項目經(jīng)理趙小杰從2004年修黃花城段長城時就開始跟程永茂合作了,在他眼里,程永茂從不擺領導架子,性格隨和,有矛盾會和同事們商量,從不獨斷,“上班了他就是我們的領導,下班了我們就是兄弟。”但是程永茂也容不得一點馬虎,有一點干得不好,都要求返工。
“他對長城是真有感情啊,砌磚都親自上陣指導,過節(jié)都不能耽誤他上長城看長城。”趙小杰說。
修繕遺址長城得用古法,進行最小干預
“我做夢都沒想到自己以后會干長城修繕工作。”程永茂說。
1965年,他出生于北京懷柔農(nóng)村。1972年,為了有一門傍身的技藝,只上到小學五年級的程永茂開始跟著舅舅學習瓦匠活。經(jīng)過二十多年的磨煉,程永茂熟練掌握了砌、抹、壘、溝等瓦作技術。
1991年,程永茂進入了北京懷建集團園林古建公司,參與了紅螺寺大雄寶殿古建的復建工程。
在此期間,程永茂遇見了對他影響深遠的師傅樸學林。樸學林出身瓦作世家,是故宮博物院高級工程師、興隆門瓦作第十五代景字輩傳人。懷建集團園林古建公司特意請樸學林負責技術指導和質量把關。
遇到這樣寶貴的機會,好學的程永茂虛心請教,從砌地基石、壘磚到挑頂封瓦,都認真學習。“樸先生手藝很好,手把手地教我,囑咐我要把基本功練好。”程永茂說。
同年10月,北京市建筑部門聯(lián)合開辦了一個中國古代建筑培訓班,主講老師正是樸學林。程永茂也參加了這次為期三個月的培訓班,系統(tǒng)學習了中國古代建筑史,特別是明清皇家建筑風格。“我雖然小學都沒畢業(yè),但我本來就有實踐經(jīng)驗,結合上理論知識,我的技術水平提高了不少。”程永茂說。他還學會了制作ppt、電腦繪圖等技能,跟有文化的年輕人相比,絲毫不落下風。
2004年,程永茂接手了他第一個大規(guī)模長城修復工程,懷柔黃花城段長城。對他來說,長城熟悉又陌生。他童年生活在長城腳下的懷柔農(nóng)村,是聽著老人們講長城的傳說故事長大的,“最難忘的就是孟姜女和金湯長城的故事。”但他從來沒有專門去登過長城。
修建長城的經(jīng)驗是從零開始積累的。程永茂招聘了一支幾十人的施工隊伍,其中大多數(shù)人來自于河北灤平、豐寧等多山地區(qū),擅長爬山下坡。“有的地方太險,普通人站都站不住腳,更別提干活了。”程永茂說。在他的帶領下,工人們都對修長城這事頗為自豪,“跟老家人說我在北京修長城,有面子。”
比起人力,更難的是運料和用水。騾子不能踐踏長城,只能用卷揚機將材料垂直拉上來,然后再用人力搬運。一塊磚通常二十到三十斤重不等,工人們一人一次只能背兩三塊。長城海拔一千米左右,極度缺水,只能靠幾個高壓水泵,用一根細細的白色水管,將水抽上來。
“修繕遺址長城這件事,得用古人的古法,進行最小干預,急不來。”程永茂說。
“不管多陡多險的活兒,沒有干不了的”
近20年時間,程永茂團隊長城修繕技術漸趨成熟。
程永茂總結了一套“五隨”法,即:隨層、隨坡、隨彎、隨舊、隨殘。程永茂要求,修繕長城的過程中,要保持古長城的風貌,修出遺址長城的風韻來。殘破的地方要依舊保持殘破,一定要隨坡就勢,按照原有的山彎修建。
保護遺址長城的觀念也在與時俱進。2017年,程永茂接手了箭扣長城的修繕項目。箭扣長城,一向被認為是明長城最險峻的部分,也是北京長城風光的集大成者。程永茂和專家討論后決定,去除對長城本體有安全隱患的植被,酌情保留不影響長城結構安全的植被。即使是不得不去除的植被,也不能連根拔起,而是直接剪斷,避免墻體破裂。
箭扣長城中的“鷹飛倒仰”段,被稱為是箭扣長城最險的一段,這里坡度接近80度,每一級臺階只有幾指寬,還全都是即將脫落的搓腳石。顧名思義,就是鷹飛到這個地方,也要仰著努力振翅才能飛過去。修繕這段長城對程永茂是個不小的挑戰(zhàn)。
“鷹飛倒仰”段坍塌了大概四十米的墻面,多個幾百斤重的石條滾落至幾十米深的溝底。人搬不動,騾子也拽不動,程永茂只好讓工人們用卷揚機拉住石條,拉個六七次才能使這些石條歸位。因此,程永茂驕傲地說,“在懷柔,不管多陡多險的活兒,沒有我們隊干不了的。”
“鷹飛倒仰”修繕完畢后,程永茂曾在長城上遇見徒步的游人。游人聽說他修了“鷹飛倒仰”,特意去看了看,就怕毀壞了遺址長城的原貌。結果游人發(fā)現(xiàn),根本看不出修繕的痕跡,但踩上臺階又感覺扎扎實實的,不用再擔心城磚脫落了。“他當時就說,這救了多少人命呀。”程永茂說。
今年開春,程永茂又帶隊開始了箭扣長城修繕四期項目。隨著年齡漸長,他也覺得自己爬山速度不如從前了。但只要有力氣,他就盡可能多上長城,多去工地,多去看一看這座他深愛的古建筑。“我會一直爬到老,爬到我再也爬不動為止。”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