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餛飩爺爺”曾師傅和妻子廖姐。
【資料圖】
“來,進來喝一碗綠豆湯!大熱天的,忙乎了一上午,吹吹空調(diào)歇一歇……”6月22日,鄞州區(qū)白鶴街道日月星城社區(qū)的社工、志愿者和醫(yī)生們剛結(jié)束上午的核酸采樣工作,附近沙縣小吃店的店主曾化慶就熱情招呼他們進店喝綠豆湯。
來自福建延平的曾化慶今年58歲,13年前他和妻子來到寧波,在宋家巷開了一家沙縣小吃店。這些年,他們靠著誠信經(jīng)營,吸引了很多粉絲。從今年5月份開始,店門口新增了一個核酸檢測點位,每天人來人往。曾師傅沒有一句抱怨,每天都會給點位的“大白”和“小藍(lán)”們送上夏日特飲——綠豆湯。
“小小心意,不值一提”
這樣的暖心事,夫妻倆經(jīng)常做
從5月初開始,曾師傅開的沙縣小吃店門口,多了一個核酸檢測點。每天,店鋪門口都有很多人排隊做核酸。這段時間,寧波的天氣越來越熱,曾師傅和妻子廖姐就想著給醫(yī)務(wù)人員和志愿者們送一些綠豆湯解暑。
“醫(yī)護人員穿上防護服做核酸,一做就是三四個小時,有時候熱得頭發(fā)都濕了。我們能做的就是這些小事,讓他們進屋涼快一下,喝點綠豆湯。”曾師傅說。
每天清晨,廖姐早早去市場挑選食材,再回家熬上幾鍋清爽的綠豆湯。天氣炎熱,他們會把綠豆湯放進冰箱做成沙冰。
曾師傅說,店門口剛設(shè)立核酸檢測點的時候,生意確實受到一些影響?!坝行╊櫩涂吹酱蠹掖髦谡峙抨犠龊怂?,就不愿意進店來吃了。”半個月以后,大家的觀念慢慢轉(zhuǎn)變,基本上恢復(fù)了往日的狀態(tài)。
“在寧波這么多年,我們也沒什么大貢獻(xiàn),這只是一點小小心意,不值一提!”采訪中,夫妻倆這樣說。
其實,這樣的暖心行動,他們做過很多。前幾年,夫妻倆看到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在高溫天掃地,就招呼他們進店吹吹空調(diào),喝一碗冰鎮(zhèn)綠豆湯?!懊刻於嘀笠稽c,都是順手的事?!?/p>
孩子們叫他“餛飩爺爺”
家長忙不過來,他幫忙接娃
13年前,夫妻倆來到寧波,開始經(jīng)營這家小店。雖然店面不大,卻處處藏著溫暖。
除了暖心的綠豆湯,手工餛飩是店里的金字招牌。每日的食材都是夫妻倆清早親自去附近市場采買的,肉都是看得見的新鮮貨。店里的餛飩、蒸餃等面食都是廖姐親手包的,絕對不用冷凍貨。這些年,店里只有堂食,不送外賣,曾師傅有自己的堅持:“餛飩要趁熱吃,放在外賣盒里一悶,味道就差了,我寧可少做點生意也不做外賣?!?/p>
“經(jīng)常有客人提前一晚就在微信上和我預(yù)訂第二天的餛飩?!睍r間一長,曾師傅就記住了每個熟客的喜好。碰到食量大的顧客,他就默默加上幾只餛飩;喜歡吃辣的,他就會舀一勺辣椒醬。
雖然曾師傅只有58歲,但周邊的孩子們都喜歡叫他“餛飩爺爺”。這稱呼背后,還有一段故事。
原來,沙縣小吃店附近有一家幼兒園。有時候放學(xué)了,家長來不及接孩子,就會讓曾師傅幫忙接送,到店里先吃一碗餛飩。一到放學(xué)時間,店里總會出現(xiàn)孩子們的身影,歡笑聲不絕于耳。
“有個小姑娘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吃我做的餛飩,現(xiàn)在都上大學(xué)了,放假了還會來吃。”說起這些,曾師傅眼里滿是笑意,就像在說自己的孫女。
多年的心照不宣,讓夫妻倆和周邊居民有了一種“不是親人勝似親人”的感情。這一聲“餛飩爺爺”,讓曾師傅甜在心里,“很多孩子慢慢長大了,只要回家了就會來我這里吃一碗餛飩。上學(xué)了,工作了,結(jié)婚了……每次來都會帶來一些好消息,我打心眼里替他們高興。”
寧波晚報記者薛曹盛實習(xí)生陳思燕 通訊員鄭瑤竺巧旦文/攝
關(guān)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