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唐詩鐘愛古建筑攝影
因為朋友圈的一篇文章,蘇唐詩“火”了。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,已過不惑之年的他,以這樣的方式,迎來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。
在此之前,他默默花了6年時間蹲守故宮,拍出3萬多張絕美照片。然而,他并不是一位專業(yè)攝影師,而是河南虞城縣一位工作20多年的基層民警。
6年去故宮40多次,拍攝3萬張故宮照
最近,朋友圈被一篇名為《故宮蹲守六年,他拍下30000張絕美照片》的文章刷屏,這位攝影師,是來自河南虞城縣一位44歲的民警,名叫蘇唐詩。
蘇唐詩鏡頭中的故宮,褪去了往日的繁華,以另一種泰然自若的姿態(tài)屹立于大地。在這些驚艷的照片亮相之前,人們并不知道,蘇唐詩已經(jīng)用鏡頭對故宮默默守護了6年之久。
帶著相機,以游客的視角,蘇唐詩利用周末或者節(jié)假日,6年間去故宮40多次,“每次來了我就借宿在北京的朋友家里,從朋友家到故宮需要坐四趟地鐵,我一般6點鐘就起床出發(fā),去晚了游客多,就拍不成了。”
出了地鐵口,蘇唐詩都會買兩個包子和一個雞蛋,還要再買一杯咖啡,“我需要提神。”中午,他在故宮里的餐館吃午飯,吃完接著拍,一直到晚上。蘇唐詩外出拍照,妻子滿是支持,“他拍得開心,我也跟著高興。”
每到冬天,為了拍故宮的雪景,蘇唐詩都會密切關(guān)注北京的天氣預(yù)報。最難忘的一次,是他得知北京下雪的預(yù)報后,在春運返程高峰期間,費盡力氣搶到一張站票,站了5個小時去故宮,他的腿都站僵了。幸運的是小雪如約而至,他總算拍了個盡興。
但他從來不覺得辛苦,他說:“我想拍的故宮,是老百姓都可以看得到的故宮,是大家旅游時忽略了的故宮,我就一直拍,沒想到一拍就拍了6年。”
成長在詩書之家的基層民警,為緩解壓力重拾攝影愛好
蘇唐詩出身于詩書之家,從小就被傳統(tǒng)文化浸潤著,受家人影響,自己也對攝影產(chǎn)生了興趣,但攝影始終像一個“編外”的愛好,遲遲無法“轉(zhuǎn)正”。
和普通男孩兒一樣,蘇唐詩有個英雄夢。高中畢業(yè)后,蘇唐詩考上開封警校,其中的刑事技術(shù)課包括照相和沖洗照片,他學(xué)習(xí)得非常認(rèn)真。畢業(yè)之后,他如愿以償成為一名警察,在虞城縣公安局當(dāng)刑警。1996年,剛參加工作不久,他就參與破獲了轟動全國的“何長利大案”。
蘇唐詩還記得當(dāng)何長利公捕大會召開時,他尋找角度拍攝了一張照片,分別被當(dāng)時的《商丘日報》和《新華社內(nèi)參》刊發(fā)。“這是我拍攝的第一張新聞?wù)掌?rdquo;蘇唐詩說,干刑警需要勘查現(xiàn)場做記錄,自己會拍照的技能也就派上了用場。
當(dāng)警察精神壓力很大。2006年,為了緩解壓力,蘇唐詩決定重拾兒時的愛好,他攢了兩個月工資買了一部數(shù)碼相機,正式開啟了攝影之路。
在同事許銘君眼里,蘇唐詩很有天分,但更多是勤奮。許銘君說,蘇唐詩拍照都是利用周末或節(jié)假日,從沒耽誤過工作,在市公安局績效考核中,蘇唐詩所帶領(lǐng)的業(yè)務(wù)部門連續(xù)六年都拿了第一。
2014年,他在網(wǎng)上看到一次古建筑攝影大賽,他的投稿從幾百萬張照片中脫穎而出,獲得總賽區(qū)三等獎,繼而被評為“年度古建筑攝影師”。第二年,他接著參賽,拿下了總冠軍。此后,蘇唐詩對古建筑的癡迷便一發(fā)不可收。
有了愛好的調(diào)劑,蘇唐詩的精神面貌逐漸恢復(fù)起來,但長年累月的辛勞導(dǎo)致他腰椎病發(fā)作,甚至在2014年春節(jié),右耳突發(fā)性失聰。他迫不得已從一線崗位上退下來。2016年,他被調(diào)任到虞城縣公安局做工會主席,發(fā)展警營文化工作,工作稍微輕松一點,他有了更多時間來思考攝影。
因為對古建筑拍攝有著獨到的理解,蘇唐詩把這些思考整理成文,在2017年出版了《古建筑攝影技法與實戰(zhàn)》一書。出書之后,他想要冷卻一下,沉下心選擇下一個目標(biāo)。蘇唐詩突然意識到,故宮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,自己卻從沒認(rèn)真審視過。為此,蘇唐詩跑到國家圖書館翻閱畫冊,鉆研故宮的文獻資料,他要深入地理解故宮,讓照片更富有人文價值。
三萬多張絕美照片,展示著故宮的春夏秋冬,訴說著王朝的興衰故事,令人感慨“一眼萬年”。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霽翔都被照片中的生命力所打動,并為這個素未謀面的攝影師親自作序,寫寄語。
對故宮的拍攝最早從2014年開始,那時候蘇唐詩多處于“走馬觀花”的狀態(tài),當(dāng)明確了拍攝故宮的主題后,他便開始樂此不疲地觀察故宮的每一個角落。
拍攝故宮開銷大不大?“除了路費,再有就是門票,算起來的話,去一次故宮要花個七八百塊。”蘇唐詩說,近些年參加比賽掙的獎金就有20多萬元,完全可以負(fù)擔(dān)這筆開銷。為了方便拍照,他還買了故宮的年票,300塊錢能去十次。
就這樣,蘇唐詩用六年拍了三萬多張故宮照。他從三萬多張照片中篩選出148張,集結(jié)成畫冊《看見,不一樣的故宮》。
今年7月初,畫冊基本成型后,有一次蘇唐詩和朋友交流時,提出了心中的遺憾:“我拍了這么久的故宮,不知道單院長怎么評價,如果有機會得到指導(dǎo)就好了。”朋友一聽,當(dāng)即給蘇唐詩支招,讓他郵寄一份畫冊到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霽翔的辦公室試試。蘇唐詩抱著一絲期待把畫冊寄去,附上了聯(lián)系方式,“我不認(rèn)識單院長,只能用這種莽撞的方式聯(lián)系他。”
令蘇唐詩沒想到的是,很快,回信來了,“單院長看過畫冊之后,居然還為畫冊寫了序。”當(dāng)時,蘇唐詩剛下班,正走在回家的路上,他只記得天快黑了,可自己卻如獲至寶,被興奮激動的情緒包圍著,“我高興得不得了,我是真的沒想到!高興得晚上回家多喝了一杯酒。”
單霽翔在《看見,不一樣的故宮》的序言中寫道:“我被眼前這些有關(guān)故宮的照片所打動……雖然尚未謀面,但已惺惺相惜……”
這幾天,蘇唐詩的手機快被各大媒體“打爆了”,他第一次清晰地意識到,來自河南小縣城的他,好像“火”了,這是他始料不及的。面對突如其來的“成名”,他驚訝而又惶恐,有些無所適從。蘇唐詩想要盡快恢復(fù)平靜,“我就是一個平常的攝影師,接下來多多拍照,以后會更多地用我的鏡頭,為傳承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和古建筑的精髓部分,多做一些事情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