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
②
③
④
①生長在代書胡同里的老槐樹
②代書胡同里立有一尊鄭板橋的雕塑
③代書胡同里的民居是按照仿古建筑來修建的
④代書胡同里的街景
胡同,是老城專有的城市印跡。北京的胡同自不必說,其他有悠久歷史的城市,都有自己聲名在外的胡同。南京的烏衣巷,武漢的漢潤里,天津的大胡同,成都的寬窄巷,這些胡同里弄,已經(jīng)成為了城市的名片。
說起鄭州的胡同,是專屬于老城片區(qū)的,最廣為人知的,可能就是“代書胡同”了。
探訪:繁華都市區(qū)里,一條寧靜的古巷
代書胡同,位于鄭州市管城回族區(qū)西大街和管城街交叉口西側(cè)約100米路北,胡同整體呈Y字形,長260米,寬4.5米,大致東西走向,東起管城街,西至營門街,南連西大街。從繁華的西大街,向北走進代書胡同,兩側(cè)墻壁呈青灰色,路邊生長有綠植,讓人頓覺清靜。在喧鬧的主城區(qū),一步便可跨入這樣一處古樸清幽的地方,古老厚重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。
向北走30來米,在胡同迎門的地方,有個小廣場,上面立著一尊鄭板橋的雕塑,雕塑手持的竹扇上寫著“難得糊涂”四個字。雕塑身后的墻上,寫著代書胡同小記,講述代書胡同的歷史由來。小記兩邊,寫著鄭板橋的兩句詩:衙齋臥聽蕭蕭竹,疑是民間疾苦聲。這兩句詩,描繪出的正是代書先生心系百姓,為民執(zhí)言的品格。
胡同到此,開始向左右兩側(cè)分別延伸,左側(cè)向東直至營門街,右側(cè)的巷道則進入代書胡同小區(qū)。在右側(cè)胡同里,有一棵老槐樹,生長在兩棟居民樓之間的小過道里,枝干遒勁,枝葉繁茂。代書胡同社區(qū)工作人員陳夢琦介紹,這棵老槐樹已有一百多年的樹齡,現(xiàn)在被專門保護起來,它是代書胡同歷史的見證,現(xiàn)在每逢初一十五,還會有人在樹下祈福。
繼續(xù)前行,腳下的青磚路面,頭頂?shù)拈芡唛T樓,兩側(cè)的仿古院墻和門洞,都別有風情。在一處畫有“代書印象”的瓦墻四周,茂盛的藤蔓遮住了半面墻,墻壁上的老式自行車,需要用叉桿撐開的窗戶,無一不讓人聯(lián)想起那個年代的過往。
歷史:聚居法院旁,代書先生為民執(zhí)言
所謂代書,即代寫文書之意。代書胡同和鄭州的另一條老街道——法院西街,相隔只幾十米,且淵源頗深。
在舊時,普通人家寫家書、狀子、呈文或?qū)β?lián)、帖子等,都要請秀才們代筆。一是因為舊時會讀書識字的人少,二是寫狀子、呈文什么的,需要專門的知識和技巧,一般人是不知門道的。比如訴狀,作為古代的公文文種之一,由來已久。特別是在明清時期,由于訟師職業(yè)的大量出現(xiàn),以及日益增多的訴訟案件,為了便于官府人員審理,官方對訴狀文書的寫法格式做出了一定的規(guī)矩。
在明朝,有一本名為《蕭曹遺筆》的四卷書,署名為“錦水竹林浪叟輯”,作者今已不可考。此書的第一卷開篇便是“做狀十段錦”,揭示了明代寫狀子的十條格式要領:朱筆、緣由、計由、期由、證由、成敗、得失、截語、結(jié)尾、事釋。此外,書中也對訴狀進行了標準化格式的分門別類,包括人命告辜式、人命告檢式、告辯盜狀式、告地土狀式、告婚狀式、告賭博狀式等,不一而足,已非專業(yè)人士不能操作了,這也是訟師出現(xiàn)并成為職業(yè)的一個原因。
管城區(qū)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博物專業(yè)館員鄭曉旭說,在鄭州的法院西街上,明朝時曾設有監(jiān)獄,清朝時設有管獄署,民國年間始建鄭縣地方法院,都是和訴訟、刑獄相關的場所。
原管城區(qū)檔案局局長蔡豫告訴記者,在明朝洪武元年(1368年),當時鄭州有一位管城驛丞王敬祖,奉朝廷的命令,在州治西南創(chuàng)建了管城驛,驛站的北邊,就是現(xiàn)在的代書胡同,再向東北不遠,就是州府衙門。代書胡同正是得此地利之便,成為當時政府衙署之外的一些訟師以及代人書寫呈文、狀子的文人們聚居的地方。
關于“代書”的形成,流傳有多種說法。代書胡同的居民口口相傳的一種說法是,在過去,胡同里曾住著一個私塾老先生,很有學問,平時經(jīng)常給大家?guī)兔懠視?、對?lián)、帖子什么的,后來也代人寫訴狀,因為訴狀寫得好,官司打得贏,他的名氣越來越大,找他寫訴狀的人也越來越多,其他一些文人見狀也到此聚集,為人代書,還在門前掛起“代書處”的牌子,代書處越來越多,這條胡同也就被大家稱為“代書胡同”。
那么,在被大家稱為“代書胡同”之前,這條胡同又是叫什么名字呢?在代書胡同里,有一位72歲的老人叫白桂月,世代住在這里。白桂月老人回憶說,在過去,這里并不叫代書胡同,而叫“黃殿坑東沿”,因為這里以前有一個很大的水坑,叫黃殿坑。黃殿坑原來也不是個坑,是清代一個官員的官宅,因為犯了事被朝廷抄家,連宅子里的土也被附近居民挖走,時間久了就被挖成了大坑。代書胡同的位置,正好在黃殿坑的東邊,于是人們便以“黃殿坑東沿”來稱呼這里,后來才改稱代書胡同。
白桂月說,直到新中國成立前,黃殿坑都還存在著,坑呈圓形,大小有60多畝,水多坑深。在夏天時,坑里蛙聲一片,蚊子也多,還經(jīng)常有人游泳。新中國成立后,在對老城區(qū)進行改造時,黃殿坑被填埋了,但是黃殿坑這個名字流傳下來,今天在代書胡同里,還有幾個樓院是以黃殿坑命名的。
現(xiàn)狀:曾經(jīng)的訟師集散地,如今的法治示范社區(qū)
在白桂月老人的記憶中,以前的代書胡同,房屋低矮老舊,道路很窄,污水橫流。
新中國成立后,代書胡同也經(jīng)過了多次修繕,特別是前些年舊城改造期間,政府出資硬化平整了路面,疏通了下水道,亮化了街道,整個社區(qū)面貌煥然一新。在2002年4月,北下街辦事處還專門以代書胡同為基礎,成立了代書胡同社區(qū)。
72歲的白桂月老人,經(jīng)歷了代書胡同的過往,見證了代書胡同的變遷,如今雖已年過古稀,但依然為了社區(qū)事務熱心張羅,我們也為她送上了由無限極(中國)有限公司為關愛老人而備下的生活用品套裝。
如今,一方面是環(huán)境的日益改善,另一方面,代書胡同仍傳承了“代書”的精神,這里是鄭州市第一個獲得“河南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區(qū)”稱號的社區(qū)。
社區(qū)工作人員陳夢琦介紹,代書胡同原本就有代書幫人打官司的歷史,在社區(qū)成立后,即把建設“普法型社區(qū)”作為工作突破口,成立了社區(qū)普法學校、社區(qū)法制閱覽室、社區(qū)人民調(diào)解室等,還聘請了一些熟悉法律的人士組建“社區(qū)法制宣傳服務隊”,向居民提供法律服務,調(diào)解各種矛盾糾紛。
社區(qū)還將平時調(diào)解的案例編成《以案說法》簡報,發(fā)給社區(qū)居民,通過群眾日常生活中發(fā)生在身邊的小事,幫助居民理解法律條文的內(nèi)涵,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識。社區(qū)還邀請管城區(qū)人民法院的退休法官,定期到社區(qū)給居民講法律知識。
除了獲得“河南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區(qū)”稱號外,近年來,代書胡同社區(qū)還先后獲得了“河南省文明社區(qū)”“河南省預防青少年犯罪先進集體”“鄭州市人民調(diào)解先進集體”“鄭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”“鄭州市市級文明單位”“鄭州市十大魅力社區(qū)”等榮譽稱號。